• ISSN 2097-1893
  • CN 10-1855/P

跨墨西哥火山带莫雷利亚断层的构造和全新世的破裂及其对地震灾害评估的意义

M. Suter 段莹 田晓峰 徐伟进

引用本文: 段莹 译. 2017. 跨墨西哥火山带莫雷利亚断层的构造和全新世的破裂及其对地震灾害评估的意义. 世界地震译丛. 48(6): 542-561. doi:10.16738/j.cnki.issn.1003-3238.201706006

跨墨西哥火山带莫雷利亚断层的构造和全新世的破裂及其对地震灾害评估的意义

doi: 10.16738/j.cnki.issn.1003-3238.201706006
基金项目: 

地震科技星火计划(XH15059)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574084)资助

详细信息
    作者简介:

    段莹(1990—),女,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硕士研究生毕业,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勘探中心助理工程师,主要从事地震资料处理与解释工作.E-mail:duanying_2016@163.com.

  • 摘要: 跨墨西哥火山带是一个由弧内扩展断层网络变形而形成的活动火山弧。长度为14km、最大落差为260m的莫雷利亚断层是位于这个火山弧中部的主要正断层,也是一个36km长的断裂组合的一部分,在主断层面测量的擦痕线表明其具有次级左旋分量的南北张性倾向滑动。在莫雷利亚断层上盘出露良好的横断面,位于主要的断层迹几米处有两个土壤埋层,包含陶瓷碎片和石器,放射性碳测年表明,二者形成的时间分别为公元420~660年(前哥伦布古典时期,Chupícuaro文化)和公元1290~1435年(古典时代后期)。下伏基岩(阿特夸罗熔结凝灰岩)由三个综合次级正断层切割成阶梯状,从而形成两个塌积的楔形。可以从该部分推断出三个滑移事件,其位移范围在46~185cm之间(平均109cm)。这些事件中的最近一次必定发生在公元1290~1435年之后,在古典时代后期或可能在novohispanic时期早期。
    莫雷利亚断层能够产生MW6~7地震,对人口超过900 000的莫雷利亚地区产生的危害主要有地震地面震动危害和局部地表断层破裂危害。在莫雷利亚断层上发生的7次一系列小型地震的震源位于城镇中心下方,深度为11km,断层迹穿越了城市居民区。此外,在历史地震期间,该镇曾多次遭受严重的地震动。最好的记录是1858年6月19日的地震,此次地震造成莫雷利亚大范围的破坏,对应于修正的麦卡利烈度表上的VⅢ-IX烈度。

     

  • 加载中
计量
  • 文章访问数:  349
  • HTML全文浏览量:  76
  • PDF下载量:  14
  • 被引次数: 0
出版历程

目录

    /

    返回文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