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SSN 2097-1893
  • CN 10-1855/P
万永魁 译. 2015. 根据震源机制确定应力场方法述评:在1980年锡伦茨地震危机(上莱茵地堑)的应用. 世界地震译丛. 46(3): 175-201. doi: 10.16738/j.cnki.issn.1003-3238.201503001" target="_blank"> 10.16738/j.cnki.issn.1003-3238.201503001.
引用本文: 万永魁 译. 2015. 根据震源机制确定应力场方法述评:在1980年锡伦茨地震危机(上莱茵地堑)的应用. 世界地震译丛. 46(3): 175-201. doi: 10.16738/j.cnki.issn.1003-3238.201503001" target="_blank"> 10.16738/j.cnki.issn.1003-3238.201503001.

根据震源机制确定应力场方法述评:在1980年锡伦茨地震危机(上莱茵地堑)的应用

  • 摘要: 地震震源机制反演是少数确定地震发生深度主应力方向的可用手段之一。为进行这种反演已提出了多种方法。对于包括Jacques Angelier提出的一种方法在内的3种最常用的方法,本文讨论了相关的物理假设和误差确定,对其中的一种方法进行了改进并将这4种方法用于估计上莱茵地堑的应力场。地震数据采用锡伦茨1980年7月15日MW4.4地震后12小时布设的流动台网的记录。尽管根据不同方法确定的主应力方向的差别达28°(最小主应力的方向范围为从N051°E,俯角27°到N090°E,俯角为20°),但每种方法90%置信水平为11°~27°。不同的方法得到的表征主应力相对差的R值相当离散(自0.7~0.3,90%置信水平下的有0.2置信范围)。另外三种方法均给出了一些不好解释的震源机制。本文认为这是因为没有考虑到应力场的不均匀性。本文的结论是:如果不采用事件独立性假设,深部应力场的解算分辨率就较低。当采用该假设时,应力场的分辨率大约为15°。不同震源机制反演方法得到的最小主应力方向与距锡伦茨约20km的巴塞尔5km深处钻孔崩塌观测的方向(N054°E±14°)差4°~36°。与钻孔崩塌观测符合最好的解,是必要物理假设数目最少(3个)的解。

     

/

返回文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