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SSN 2097-1893
  • CN 10-1855/P

2015年  46卷  第3期

显示方式:
综述
根据震源机制确定应力场方法述评:在1980年锡伦茨地震危机(上莱茵地堑)的应用
Julie Maury, François H. Cornet, Louis Dorbath, 万永魁, 万永革, 李丽
2015, 46(3): 175-201. doi: 10.16738/j.cnki.issn.1003-3238.201503001
摘要:
地震震源机制反演是少数确定地震发生深度主应力方向的可用手段之一。为进行这种反演已提出了多种方法。对于包括Jacques Angelier提出的一种方法在内的3种最常用的方法,本文讨论了相关的物理假设和误差确定,对其中的一种方法进行了改进并将这4种方法用于估计上莱茵地堑的应力场。地震数据采用锡伦茨1980年7月15日MW4.4地震后12小时布设的流动台网的记录。尽管根据不同方法确定的主应力方向的差别达28°(最小主应力的方向范围为从N051°E,俯角27°到N090°E,俯角为20°),但每种方法90%置信水平为11°~27°。不同的方法得到的表征主应力相对差的R值相当离散(自0.7~0.3,90%置信水平下的有0.2置信范围)。另外三种方法均给出了一些不好解释的震源机制。本文认为这是因为没有考虑到应力场的不均匀性。本文的结论是:如果不采用事件独立性假设,深部应力场的解算分辨率就较低。当采用该假设时,应力场的分辨率大约为15°。不同震源机制反演方法得到的最小主应力方向与距锡伦茨约20km的巴塞尔5km深处钻孔崩塌观测的方向(N054°E±14°)差4°~36°。与钻孔崩塌观测符合最好的解,是必要物理假设数目最少(3个)的解。
论文
按照数量、时间、空间和震级对地震预报的综合及分项评估
Yosihiko Ogata, Koichi Katsura, Giuseppe Falcone, Kazuyoshi Nanjo, Jiancang Zhuang, 李晶, 陈石, 张天中
2015, 46(3): 202-218. doi: 10.16738/j.cnki.issn.1003-3238.201503002
摘要:
在确定概率预测性能所用的评分方法中,对数似然法是最常用和最有效的。虽然对数似然得分评估了预报的综合效率,但我们需要进一步评估地震活动如总数量、发生时间、地点和震级等各因素的分项预测效率。为此,基于观测的地震事件,我们使用了条件或边际似然函数。这种分项评分揭示了预报模型的优缺点并说明了必要的改进。将这些得分应用于日本东北太平洋海岸近海MW9.0地震袭击的2011年3月灾难期间的概率预报。然而,该评估说明任何一个前瞻性预报模型都不能完全令人满意。因此,我们进行了另外两种回顾性预报试验来调查原因,包括M9巨大地震后地震活动率模式发生改变的可能性。此外,实验显示了地震可预测性研究合作实验室(CSEP)采用的单日预报规程的技术难点。进一步实验的结果引导我们对可发展为实时预报的地震可预测性研究合作实验室方案及其评估提出具体的修改建议。
中大地震应力降的全球变化
Bettina P. Allmann, Peter M. Shearer, 李万金, 吕春来
2015, 46(3): 219-246. doi: 10.16738/j.cnki.issn.1003-3238.201503003
摘要:
使用1990年至2007年期间约2 000个mb ≥ 5.5地震来研究地震应力降的全球变化。根据卷积模型使用迭代最小二乘法从传播路径和检波器的贡献中分离出震源位移谱。用全球平均经验校正谱和近源衰减的估计值来校正所观测到的P波震源谱。假定为Brune型的震源模型,我们估计拐角频率并计算应力降。单个地震应力降估计的范围从0.3到50MPa,但约为4MPa的中值应力降不会随地震矩变化,意味着我们数据中MW=5.2到8.3范围内的地震具有自相似性。我们的结果与以往研究结果的比较在大部分仪器可观测震级范围均证实了这种观测事实。虽然应力降估计的绝对值取决于假定的震源模型,但我们识别出应力降的相对区域变化,相对于处理参数和模拟假设来说是合理的,其中包括恒定破裂速度的固有假设。我们发现平均应力降对震源机制的依赖关系,走滑型地震的应力降是平均应力降的3~5倍,也发现板内地震的应力降比板间地震的应力降高2倍。
无人值守地震台站光伏自动追踪系统的设计
Hongwei Peng, Yujie Cheng, Zhiguo Hu, Chuchen Zhang, 安容蒂, 卢山, 赵龙梅, 孙宏志, 吴何珍
2015, 46(3): 247-252. doi: 10.16738/j.cnki.issn.1003-3238.201503004
摘要:
描述了无人值守地震台站单轴光伏自动追踪系统的设计过程。分析了系统结构和该自动追踪系统的原理。给出了以单片机C8051F310为主控芯片的硬件和软件设计方法。仪器的野外测试结果显示,该方法有效地提高了发电效率。
话说地震
Ross S. Stein, 李成, 赵爱华
2015, 46(3): 253-261. doi: 10.16738/j.cnki.issn.1003-3238.201503005
摘要:
与主流的看法相反,大的地震能以出人意料的方式相互影响。这个令人激动的发现可能会极大提高科学家精准确定未来地震的能力。
消息
Don·L·安德森(1933-2014)
Adam M. Dziewonski, 吴何珍, 陈运泰
2015, 46(3): 262-264. doi: 10.16738/j.cnki.issn.1003-3238.201503006
摘要:
美国地球物理联合会前主席安德森(Don L. Anderson)(http://srl.geoscience-world.org/content/85/1/91.full),于2014年12月2日逝世,享年81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