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SSN 2097-1893
  • CN 10-1855/P

2018年  49卷  第6期

显示方式:
论文
地震预测评估方法(三)
J. D. Zechar, 陈时军, 张盛峰, 吕春来
2018, 49(6): 515-535. doi: 10.16738/j.cnki.issn.1003-3238.201806001
摘要:
最近,关于地震预测研究有从预报单个大地震转向预报地震活动性分布的趋势,包括预报小到中等地震的时间、空间、震级等因素. 这种变化还使得人们对地震预报的严格检验和评估更加重视.
西西里岛东部地震预警参数评估
G. Tusa, C. Musumeci, D. Patanè, 王巍, 辛晶, 许腾飞, 张天中
2018, 49(6): 536-553. doi: 10.16738/j.cnki.issn.1003-3238.201806002
摘要:
地震预警系统正在成为适用于实时地震风险管理的一个工具。事实上,由于地震预警系统是在短时间内减轻地震风险的有效方法,因此在全球许多国家已经实施或正在进行试验。地震预警系统是以利用震后地震信号初始部分测量的一些参数之间的关系为基础的。本文我们介绍了在西西里岛东部为实施地震预警系统的初步探索,该地区遭受了几次破坏性地震的袭击。使用意大利国家地球物理和火山研究所的宽频带台站记录的ML ≥ 2.8的地震数据,我们估算了P波和S波的初至波的峰值地动位移Pd,地面运动周期[τc和峰值地动速度(PGV)。我们发现Pd与地震的大小有关,可以用来为该地区的地震预警系统估算震级。我们还推导了τcML之间以及Pd和PGV之间的关系,这些关系可以用于给定台站周围的现场预警,并评估潜在的破坏性影响,这些关系可能对未来在该地区实施地震预警系统有实际的参考意义。
一个专用地震预警网络:墨西哥地震预警系统(SASMEX)
G. Suárez, J. M. Espinosa-Aranda, A. Cuéllar, G. Ibarrola, A. García, M. Zavala, S. Maldonado, R. Islas, 赵晏, 宋晋东
2018, 49(6): 554-565. doi: 10.16738/j.cnki.issn.1003-3238.201806003
摘要:
墨西哥地震预警系统(SASMEX)于1993年开始投入使用,是首个向公众发布预警信息的系统。现今,SASMEX由97个几乎跨越整个墨西哥俯冲带的监测台站组成。系统还包括监测俯冲科科斯板块地震活动的强震仪。这些地震都发生于内陆,靠近墨西哥主要人口中心。监测台站与控制和分配中心相连,通过一个多重手段的远程通信网络接收、处理和发布警报。预警信息通过低成本的无线电接收器、付费电视和广播电台以及墨西哥城内安装在整个城区街道的市政喇叭系统进行发布。从1993~2017年,台网已记录到6 896次地震,共发布了158次地震预警。最近的地震预警成功案例是2017年9月发生于墨西哥的两次地震。在2017年9月7日特旺特佩克大地震(MW8.2)中,SASMEX在强烈震动的地震波到达墨西哥城前提供了近2min的预警时间。第二个案例是2017年9月19日莫雷洛斯地震(MW7.1)。震中距离墨西哥城约120km,较短的震中距使得在S波到达墨西哥城前仅有几秒的预警时间。
中国四川盆地页岩气注水压裂导致断层再活化并诱发MW4.7地震
X. L. Lei, D. J. Huang, J. R. Su, G. M. Jiang, X. L. Wang, H. Wang, X. Guo, H. Fu, 唐茂云, 周红
2018, 49(6): 566-581. doi: 10.16738/j.cnki.issn.1003-3238.201806004
摘要:
本文对中国四川盆地最近观察到的注水诱发地震进行了及时和详细的研究,四川盆地页岩气水力压裂已经开始启动,计划在未来几年里被逐渐开采。包括传染型余震序列模型、震中重定位、13个大地震事件(MW>3.5)的震源机制以及库仑破裂应力数值计算的众多证据表明,在地下2.3~3km深度范围内水力压裂短期(每个井位数月)注水过程诱发了一系列最高矩震级达MW4.7的地震。反之,这些诱发地震的出现也支持了注水诱发断层再活化的假设。本文同时讨论了此地区注水压裂为什么会诱发如此大震级地震的地质原因。由于四川盆地中水力压裂作业正如火如荼,这也将有利于地球科学、天然气公司、管理部门和学术界共同探讨显著的注水诱发地震的地区因素,以确保页岩气注水压裂可以有效进行并安全实施。
地震动加速度与震源参数之间的关系:理论与观测
I. Lior, A. Ziv, 杨国栋, 曾文浩, 田野, 常利军
2018, 49(6): 582-591. doi: 10.16738/j.cnki.issn.1003-3238.201806005
摘要:
本文得到了一个地震动加速度均方根(rms)与地震频谱(或震源)参数之间的简单关系式:
Arms=(2π)2Ω0=((f02)/(√πκT(1+(πκf0)/(1.50.25)2)))
式中Ω0是低频位移谱的谱幅值,f0是拐角频率,κ是衰减参数,T是数据时段。这个结果使用远场辐射奥米伽平方模型解释了特定场地衰减。该式相对于Hanks(1979)关系式的主要优点是简化了假设约束,放宽了频谱拐角频率远小于由衰减引起的最大拐角频率,以及频谱在两个频率之间近似为完全平直的限制。我们使用了一组来自日本、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墨西哥和中国台湾记录的复合地震数据集,测试了这个新的关系式。结果显示,对拐角频率的任意组合,地震动加速度的观测值和预测值具有很好的一致性。因此,利用上述关系式可以将由频发的小地震得到的地震动预测方程的推断应用到罕见的大地震。这种功能在地震矩释放率很低的慢滑移板块边界附近非常有用。
综合地震和地质数据获得的坎特伯雷地震序列的震级-频度分布模型
M. W. Stirling, F. R. Zuniga, 杨国栋, 张苏平, 赵爱华
2018, 49(6): 592-598. doi: 10.16738/j.cnki.issn.1003-3238.201806006
摘要:
我们综合地质和地震数据获得了坎特伯雷地震序列的震级-频度分布模型。在确定分布曲线时,借机用新的数据解决了文献中的一个长期争议:对于断层或断裂带的地震活动性,究竟是古登堡-里克特关系还是特征地震模型描述得更好。结果表明,对于坎特伯雷地震序列的整个复合断裂带而言,若综合考虑古登堡-里克特曲线(拟合仪器目录数据)误差和格林代尔断层上大(主)震根据古地震推断的复发周期界限,震级-频度分布可用古登堡-里克特关系很好地描述。相反,对于格林代尔断层的较小区域,震级-频度分布用特征地震模型描述得更好。不同的就是尺度,因为坎特伯雷地震序列所代表的复合断裂带表现为古登堡-里克特分布,而该断裂带内的单个断层表现为特征地震分布。因此,地震风险模拟中震级-频度分布的确定必须考虑尺度因素,而不能简单地认为一条震级-频度分布曲线适用于所有断层情形。
消息
致命的新西兰地震使地壳继续移动——2016年11月的地震引发两个构造板块缓慢的深部运动
A. Witze, 生冬梅, 王海云
2018, 49(6): 599-601. doi: 10.16738/j.cnki.issn.1003-3238.201806007
摘要:
2016年11月14日袭击新西兰的7.8级地震的影响仍然波及全国. 该次地震导致2人死亡、数十亿美元的经济损失,以及近地表一系列复杂地质断层破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