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 47卷 第1期
2016, 47(1): 1-21.
doi: 10.16738/j.cnki.issn.1003-3238.201601001
摘要:
“北极”地区,即北极点位于北冰洋的中心。一直以来,北极地区影响着地球从地质时期到现在的环境变化。然而,该地区的地震活动并未得到足够的监测。因此,通过对地震现象进行长期监测并将其作为可持续参数,我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地球的构造演化和地球表层的低温层与岩石层之间的动态相互作用。本文研究了北极地区地震活动与结构的联系,特别着眼于欧亚大陆及其周围海洋,以及其与地球历史时期地区演化的关系。目标区涵盖了北极欧亚区有代表性的构造区,例如西伯利亚的广袤地区、贝加尔裂谷带、俄罗斯远东地区、北冰洋,以及格陵兰和加拿大北部。基于对地震活动特征等的讨论,本文总结了北极地球表面的地壳和上地幔的非均匀结构、大地构造史和最近的动力学特征。
“北极”地区,即北极点位于北冰洋的中心。一直以来,北极地区影响着地球从地质时期到现在的环境变化。然而,该地区的地震活动并未得到足够的监测。因此,通过对地震现象进行长期监测并将其作为可持续参数,我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地球的构造演化和地球表层的低温层与岩石层之间的动态相互作用。本文研究了北极地区地震活动与结构的联系,特别着眼于欧亚大陆及其周围海洋,以及其与地球历史时期地区演化的关系。目标区涵盖了北极欧亚区有代表性的构造区,例如西伯利亚的广袤地区、贝加尔裂谷带、俄罗斯远东地区、北冰洋,以及格陵兰和加拿大北部。基于对地震活动特征等的讨论,本文总结了北极地球表面的地壳和上地幔的非均匀结构、大地构造史和最近的动力学特征。
2016, 47(1): 22-35.
doi: 10.16738/j.cnki.issn.1003-3238.201601002
摘要:
由于人们对工业活动会引发破坏性地震的关注,那些发生在特殊地点的地震已成为北美和欧洲科学界讨论的一个热点问题。水库蓄水、露天和地下采矿活动、地下水流体和天然气的抽取以及向地下岩层注入流体等都可能诱发地震活动,这一点早为人们所了解。注水诱发地震,尤其是在将水压致裂法应用到致密页岩层来提高之前贫油岩层的石油和天然气产量之后,越来越变成一个讨论的焦点。用水压致裂法提高致密页岩层油气产量这一过程,以及与提高产量和生产活动有关的废水处理等都有可能会诱发地震。本文回顾分析了最近发生的一些可能与工业活动有关的地震活动,重点分析了深井注废水处理引发的地震活动,科学评估注水诱发地震,并讨论了评估灾害危险性所面临的关键科学挑战。
由于人们对工业活动会引发破坏性地震的关注,那些发生在特殊地点的地震已成为北美和欧洲科学界讨论的一个热点问题。水库蓄水、露天和地下采矿活动、地下水流体和天然气的抽取以及向地下岩层注入流体等都可能诱发地震活动,这一点早为人们所了解。注水诱发地震,尤其是在将水压致裂法应用到致密页岩层来提高之前贫油岩层的石油和天然气产量之后,越来越变成一个讨论的焦点。用水压致裂法提高致密页岩层油气产量这一过程,以及与提高产量和生产活动有关的废水处理等都有可能会诱发地震。本文回顾分析了最近发生的一些可能与工业活动有关的地震活动,重点分析了深井注废水处理引发的地震活动,科学评估注水诱发地震,并讨论了评估灾害危险性所面临的关键科学挑战。
2016, 47(1): 36-47.
doi: 10.16738/j.cnki.issn.1003-3238.201601003
摘要:
2012年MW7.8海达瓜伊地震的逆冲震源机制表明该区穿过转换挤压型太平洋-北美板块边界的汇聚受俯冲作用调节,该机制对地震与海啸的灾害分析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使用5个陆基地震台的远震记录,通过接收函数非线性反演方法调查了海达瓜伊之下的地壳结构和俯冲范围。在2012年地震后布设了3个台站,将覆盖延伸到了东南部,这些台站在以前还没被分析过。反演估计了莫尔兹比岛很大部分的地下剪切波速度结构。结果表明存在一个深约18~26km的速度正异常,我们将其解释为浅的大陆莫霍面。我们还识别出了一个厚12~17km的剪切波低速带,其深度沿板块汇聚方向从约25km增大到42km,该层被解释为俯冲的海洋物质。这些结果首次提供了俯冲的海洋板块延伸到整个莫尔兹比岛之下的证据。
2012年MW7.8海达瓜伊地震的逆冲震源机制表明该区穿过转换挤压型太平洋-北美板块边界的汇聚受俯冲作用调节,该机制对地震与海啸的灾害分析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使用5个陆基地震台的远震记录,通过接收函数非线性反演方法调查了海达瓜伊之下的地壳结构和俯冲范围。在2012年地震后布设了3个台站,将覆盖延伸到了东南部,这些台站在以前还没被分析过。反演估计了莫尔兹比岛很大部分的地下剪切波速度结构。结果表明存在一个深约18~26km的速度正异常,我们将其解释为浅的大陆莫霍面。我们还识别出了一个厚12~17km的剪切波低速带,其深度沿板块汇聚方向从约25km增大到42km,该层被解释为俯冲的海洋物质。这些结果首次提供了俯冲的海洋板块延伸到整个莫尔兹比岛之下的证据。
2016, 47(1): 48-63.
doi: 10.16738/j.cnki.issn.1003-3238.201601004
摘要:
建筑规范中,地表到地下30m深度的走时平均剪切波速度VS(30)]是场地分类的重要参数。利用在两个不同深度VS(z1)和VS(z2),且z1 < z2 < 30m]下得到的走时平均剪切波速度,提出了用井孔中测量的浅层剪切波速度剖面估计VS(30)的新方法。选用剪切波速度剖面达30m的日本KiK-net台网594个井孔和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135个井孔的数据,通过VS(30)实测值与VS(30)估计值之间的相关性和用VS(30)估算值给出场地分类的准确性验证了该新方法的可靠性。结果显示,该方法可以提高VS(30)的准确度,且VS(30)的实测值与估算值之间的皮尔逊相关系数等于0.999,VS(30)的估算值给出的场地分类准确率大于96%,而z1 ≥ 10m,z2=25m。利用来自日本的数据研究了VS(z)的实测值与估算值在6个不同深度(50,100,150,200,400,600m)时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当所选的两个深度(z1,z2)接近某个深度z时,利用该假设方法估算的VS(z)(z ≥ 50m)的准确度有所提高。相比Boore(2004)和Boore等(2011)的方法,新方法不需要对大量场地做回归分析以获得经验关系,没有区域性依赖,准确度有显著提高,且在世界的许多地方均有潜在的用途。
建筑规范中,地表到地下30m深度的走时平均剪切波速度VS(30)]是场地分类的重要参数。利用在两个不同深度VS(z1)和VS(z2),且z1 < z2 < 30m]下得到的走时平均剪切波速度,提出了用井孔中测量的浅层剪切波速度剖面估计VS(30)的新方法。选用剪切波速度剖面达30m的日本KiK-net台网594个井孔和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135个井孔的数据,通过VS(30)实测值与VS(30)估计值之间的相关性和用VS(30)估算值给出场地分类的准确性验证了该新方法的可靠性。结果显示,该方法可以提高VS(30)的准确度,且VS(30)的实测值与估算值之间的皮尔逊相关系数等于0.999,VS(30)的估算值给出的场地分类准确率大于96%,而z1 ≥ 10m,z2=25m。利用来自日本的数据研究了VS(z)的实测值与估算值在6个不同深度(50,100,150,200,400,600m)时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当所选的两个深度(z1,z2)接近某个深度z时,利用该假设方法估算的VS(z)(z ≥ 50m)的准确度有所提高。相比Boore(2004)和Boore等(2011)的方法,新方法不需要对大量场地做回归分析以获得经验关系,没有区域性依赖,准确度有显著提高,且在世界的许多地方均有潜在的用途。
2016, 47(1): 64-90.
doi: 10.16738/j.cnki.issn.1003-3238.201601005
摘要:
伪随机可控震源扫描一直被认为是一种可替代标准线性扫描的方法,因为其有以下潜能:优越的正交性、对基础设施破坏的可能性较小以及可增强低频成分。尽管这一特性现在已不是十分重要,但它们因以前具有良好的自相关形状而备受青睐。虽然它们的应用受到了限制,但是由于它们能够降低干扰噪声,且同步采集技术越来越受欢迎,所以重新激发了人们的兴趣。过去45年间发展了各种各样的伪随机扫描方法。本文在对各类扫描进行分类和描述前先将其应用机能进行阐述。最后将依据扫描的主要性质,包括对同步探测的适用性,对它们进行比较。
伪随机可控震源扫描一直被认为是一种可替代标准线性扫描的方法,因为其有以下潜能:优越的正交性、对基础设施破坏的可能性较小以及可增强低频成分。尽管这一特性现在已不是十分重要,但它们因以前具有良好的自相关形状而备受青睐。虽然它们的应用受到了限制,但是由于它们能够降低干扰噪声,且同步采集技术越来越受欢迎,所以重新激发了人们的兴趣。过去45年间发展了各种各样的伪随机扫描方法。本文在对各类扫描进行分类和描述前先将其应用机能进行阐述。最后将依据扫描的主要性质,包括对同步探测的适用性,对它们进行比较。